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大院系介绍特刊 | 第六期: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环境学院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04

帖子

4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7:0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推出的是南大院系介绍特刊的第六期,全方位展示了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环境学院三个学院的特色和风采,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我们第一期推出了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系三个院系的介绍,第二期推出了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三个院系的介绍,第三期推出了外国语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三个院系的介绍,第四期推出了社会学院、数学系、物理学院三个院系的介绍,第五期推出了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三个院系的介绍。详细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南大院系介绍特刊 | 第一期: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系
南大院系介绍特刊 | 第二期: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商学院
南大院系介绍特刊 | 第三期:外国语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院长说专业
◆    ◆    ◆
院系速览学科优势❖溯自上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先后在国内创设的第一批“半导体物理”和“无线电物理”专业,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逐渐转向工程类学科,是南京大学电子信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依托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人工微结构与技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2012年首次参加全国学科评估排名第7,“无线电物理”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排名全国第1和第2。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名(含海外)、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名、万人计划入选者3名,长江学者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青年教授中拥有国外留学工作经历的比例达到90%。

2016年5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王欣然教授事迹

2015年11月陈骏校长调研”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华兵教授实验室
培养特色❖高水平人才领衔基础教学团队,重视学生数理基础的培养,课程体系革新与世界一流大学同步,部分课程引进海外师资授课。
❖针对MOOC热潮,在国内较早提出了高等学校基于优质MOOC资源实施校内本科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策略,提出了基于SPOC的教学改革、实验实践体系改革和教学支撑体系改革整体架构,在国内率先实施基于优质MOOC资源的校内本科生混合式教学试验。
❖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支持下,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信息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互联网+”时代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科研实践体系,提高广大同学的创新能力,在各类学生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5项、江苏赛区一等奖9项。
❖通过参加《信息电子学前沿实验》课程的学习,本科生从二、三年级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近5年本科生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64项,其中近30项授权。

2015年12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出席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仪式
毕业去向❖每年的毕业生中,约50%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巴黎高科、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就业的学生中,大多前往IBM、朗讯、中兴、华为等IT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历年学生就业率近100%。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金建铭(1982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赵令欢(1984届)、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1986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副所长陈鑫(1994届)、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王欣然(2004届)、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曹汛(2006届)等是改革开放后校友的杰出代表。

2013年12月我院学生获得南京大学新生杯辩论赛第一名

◆    ◆    ◆
就业微展示(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阅读院系就业展示相关文章)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    ◆    ◆
院长说专业
◆    ◆    ◆
院系速览学科优势❖学科紧扣“新材料、光电信息、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公民健康需求;
❖“材料物理和化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的主要参与单位;
❖开展国际化办学,是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国际化示范学院”试点单位;
❖包含中科院院士2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5名、“青年千人”21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等在内的雄厚师资;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发布机构U.S.News“材料学科”2015年全球排名42位。

培养特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共同开展专业实践类课程;
❖南京大学“双创示范基地”项目的重要试点院系,做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活动;
❖倡导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已开设3-4门国际化课程,邀请美国知名院校教授在学院开展英语和专业教学,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
❖丰富的国际夏令营活动和企业实践基地。已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建有长期的国际交流机制;和SK海力士半导体、京东方集团、中电能源、南京沃福曼生物科技等企业建有实践基地。
“SK海力士—南京大学”三期合作签约仪式
毕业去向❖20%左右本科毕业生获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多伦多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全额奖学金;
❖45%本科生考取或保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系统等继续深造(其中保研约20%);
❖本科毕业生在IT、先进制造、金融、能源、医药等多个行业或事业单位就业,就业率>98%。

◆    ◆    ◆
就业微展示(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阅读院系就业展示相关文章)


环境学院

◆    ◆    ◆
院长说专业
◆    ◆    ◆
院系速览学科优势❖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学科排名全国第3。
❖完善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服务社会”一体化平台体系: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共建)、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社会经济环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20多个科研教学平台。
❖地球与环境科学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Index)位居亚太地区第7,全国第1。
❖与加拿大特伦特大学共同创办“国际环境科学中心”,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瑞士、芬兰、英国、新加坡等国众多世界著名高校及研究所,为本科生提供丰富的国际前沿研究的机会。

培养特色❖辅导员、导学、班主任、导师互为一体的成长引领体系。每个年级配备1名辅导员,负责通识教育内容的辅导和学生事务处理;专业分流后每个专业班配备1名班主任,负责专业体系解释、专业兴趣引导;每名学生可选定1名副教授以上教师担任导学老师,负责学生大学期间的人生引领、学业指导;大三开始自主选择科研导师、参与导师承担的课题研究。
❖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实践训练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阶梯式的课程模块,从基础理论方法—专业理论方法—环境类专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多元化的专业课程,开设一系列高水平通识课、高年级研讨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增强国际化教学,开展双语课程建设,吸引海外知名教授讲课讲学;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出国插班学习、参与国际课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学活动从国内延伸到国外。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院建有南京大学环保产业创新创业中心,打造融合学院、环境行业校友会、地方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企业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2015年举办的第十四“挑战杯”竞赛中,环境学院学生参与和主持的项目分获竞赛特等奖以及一、二、三等奖各一项。2015年,本科生获得各项奖项和荣誉共348人次。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流科研人才计划。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选择10名左右优秀本科生从低年级开始直接进入实验室,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科学研究人才。

毕业去向❖学院连续两年获得南京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开设有职业咨询室,每年举办环保产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用人单位参加,成为长三角地区高校环境专业最有影响力的用人交流平台。
❖80%以上学生获得奖助学金,70%以上毕业生赴剑桥、斯坦福、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继续深造。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连续5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9%。除环境类单位以外,学生就业去向还包括外交部、江苏省选调生、普华永道、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各行业高层次单位。

◆    ◆    ◆
就业微展示(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阅读院系就业展示相关文章)


我们陆续将推出更多院系的介绍,敬请关注~
欢迎全国各地考生报考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来源:微信号“南大招生小蓝鲸”
美编:张羽 王怡翔  
责编:张玮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