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知 | 南京大学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启动报名

[复制链接]

161

主题

230

帖子

9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2: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资本驱动的金融行业与应用驱动的计算技术应运而合,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更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未来的金融学、金融工程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必定是同时具有扎实计算机技术基础、金融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南京大学于2016年起面向在校生开设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程管理学院在学校“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深入探索计算机和金融工程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实验班采用“1+3”模式,从两个院系联合招收优秀学员,专门制定体现互联网金融特色的教学方案,专门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提供国际化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训。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基地,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具有远见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计算机与金融工程领域专业人才。
   实验班2016年度招生简章公布如下:  
1招生对象及规模招生对象: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015级本科生,成绩优良、身心健康,无受处分记录。
招生规模:首批实验班班级规模为20人,分别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工业工程类专业2015级择优招收10名学生。
2项目内容及特色“1+3”模式:大一末招生组成实验班,后三年集中学习和管理。大二和大三实施“交叉融合学习”,修读交叉融合课程以及计算机与金融工程融合相关的平台课程和选修课程;大四将安排一流金融企业、金融科技企业进行实训,并完成毕业设计。
宽口径知识基础:凝练、融合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在进入实验班后为学生奠定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科基础。
前沿课程体系:紧密围绕行业发展趋势,按照复合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特征,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深度交叉融合课程:全新整合、打造深度交叉融合的专业平台课,如数据结构与金融算法、金融中的数值方法、金融软件工程、金融大数据及并行处理等。
一线行业企业实训:大型一流金融企业、金融科技企业实训空间,将复合人才的实践实训落到实处。
骨干教学团队:由两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合行业师资力量投入实验班教学工作。
复合型班导师制:为每位同学配备“双专业导师+行业导师”,为课程学习、行业实践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
开放式教学资源:两个院系的课程、师资、实验实践、国际化资源均面向实验班学生全开放。专属奖学金:由大型企业赞助丰厚的学业类、竞赛类特别奖学金。
国际交流:为实验班优秀学子提供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交流机会。
双学位制:两专业均设“计算机与金融工程”方向,实验班毕业生可根据学习情况选择从其一获得毕业证书及相应学位证书,并同时获得另一专业的双学位证书。
3报名及选拔方式有意报名实验班者请至教务网(jw.nju.edu.cn)浏览实验班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下载并填写报名表,于6月15日前到院系联系人处报名,学校将于6月20日前组织面试选拔并公示名单。
4联系人及电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苏老师,89684360,电子报名表提交邮箱:sgz@nju.edu.cn;
工程管理学院:李老师,83597501,电子报名表提交邮箱:lxz@nju.edu.cn;
校教务处:吕老师,89682464,纸质版1份送至仙林校区行政北楼420办公室。
除了以上招生简章的介绍,我们还有幸采访到了双方院系的两位老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他们对于“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的解读与期待吧!
工程管理学院金融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李心丹教授 作为发起人之一,李教授提到开办实验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三三制”的指导下,落实交叉融合的培养理念;二是近年来金融和计算机领域的持续热潮;三是源自同学们未来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今,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在金融领域具有敏锐的思考和创造,还需要具有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想法“落地”的能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数据的应用等,我们越来越需要金融从业者加强对核心前沿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会选择到金融行业就业。而他们的知识体系强调对计算机技术、方法的掌握,但对于金融专业的理论框架、思想知识有所欠缺。综合上述原因,学校教务处及两院领导深入探讨后决定,做一个全新的尝试,联合开办“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想法形成后,得到了学校领导,乃至社会上一些计算机领域的上市公司、银行证券等业界领军企业的积极反响和支持。
实验班的开办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教授提到一个金融界的新词“fintech”,很多业界的创新都围绕其展开。金融领域提出新的需求或设想,需要计算机技术来完成;新的计算机技术也会推进很多新的金融思想的产生。两者的融合必将碰撞出一些未来的可能性。例如近年兴起的移动支付、智能理财、智能投资等就是这样一种碰撞的产物。可以说,“我们的尝试是面向未来的”。这其实也是学校的一种使命,虽然不能在四年里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但要把新的思想、前沿发现、创新能力传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在国家安全层面上看,许多核心技术、数据存储、软件硬件大都掌握在IBM、Oracle、EMC等美国为首的西方公司。金融数据、金融支付,不论对国家还是个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机密。当很多核心国家数据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上,就会有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国家提出,在未来若干年里,在这些领域要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国产代替进口。因此,在这个领域有很庞大的人才需求。总结来说,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还是风险控制、传统产业核心技术的升级创新及进口替代,我国都有着庞大的人才需求和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们做实验班的目的之一。
在师资设置上,我们集结了两个学院的骨干老师,还邀请了业界资深人士来授课,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前沿发现。如比特币用到的区块链技术,虽然是新兴技术,但未来甚至可能是取代互联网的一种技术。在高年级的时候,会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联系外面先进的金融机构,以小项目的形式,让同学们进入到银行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计算机技术公司去实习,以师傅带徒弟、做小项目的形式,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除了就业实习上的优势,我们也会支持同学们继续深造。例如学院跟牛津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合作计划。我们要在其中充分发挥工程管理学院的传统优势,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数据建模、算法设计、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能力,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深入应用。
另外,据李教授透露,实验班还有两个格外诱人的优势:双学位证书+丰厚的奖学金。李教授提到,七月份的时候,他会到企业上做一些宣传,来支持较大比例的奖学金。
采访的最后,李教授再次强调了“落地”的理念。“我们希望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在金融领域有创新的想法,还要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它落实。”这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合作,希望能够优势互补,更好地培养人才,探索前沿知识,激荡同学们创新能力。“作为发起人之一,我期待这个实验班能扎扎实实地办好,实现最初创办的目标,和同学们共同探索,形成金融和计算机高级交叉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新时代,欢迎大家积极报名。”
计算机系副主任——陶先平教授 作为计算机系的领导,陶主任也提到了实验班开办的重要意义,一是在学校层面上,深入落实“三三制”改革,打破院系、专业间的界限来交叉培养人才;二是从学科来看,“互联网+”、计算机金融等的出现使计算机和金融工程专业的联系日益紧密;三是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让学生能够形成更丰富完整的知识体系。
谈到课程设置及教学理念上的创新,陶主任提出了两个关键词:“重构”和“专门”。“重构”是指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上看,“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把一半金融学的课和一半计算机的课机械地组合在一起,而是全部重新构造”。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很多课程的名字都是新出现的。从今年二、三月份开始,我们就安排了专门的老师“重构”几门重要课程,在内容的裁剪、案例的分析、实验的设计、学生的考评等很多内容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专门”具体指的是专门的教学理念、专门的教学团队、专门的考核方式、专门的培养目标,针对性很强,所以预计班级规模不会太大,希望能找到一批真正感兴趣的同学来“专门”地做好这件事情。
至于什么样的同学才有资格进入实验班,陶主任提到了他最重视的两点:“真正的兴趣”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在采访中,他再三强调,希望同学们是真正出于兴趣来报名参加实验班,而不只是功利地为了将来好找工作、多赚钱。另一方面,他要求同学们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因为实验班的课程负担还是比较重的。“我们会考察同学们大一一年学习的基本表现,不过要求也不会太高,个人来看,关键的课程80分以上就差不多了。”他不希望有些同学是因为金融没学好,想转到计算机系而报名;也不希望是因为对计算机没太大兴趣,感觉金融挺好玩的而报名。“不能‘赶时髦’报名,而是要慎重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听从内心的选择。”
采访的最后,陶主任强调了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计算计技术的经济金融学家、业界精英,和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有很强的金融素养的计算机人才。我们共同期待着能把实验班踏踏实实地办好!看了以上的介绍及两位教授的推介,相信不少同学已经为之心动。报名表和教学计划的附件可点击阅读全文进行下载,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积极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及时地为您解答。
文编 石垚
美编 王洋
责编 李浩 夏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