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国际翻译家联盟会刊 Babel 主编、国际翻译家联盟荣誉顾问弗朗斯·德·拉特(Frans De Laet)教授应邀到访我院,为师生进行了一场题为“从寻求和平到人机对话:现代翻译七十年“的精彩讲座。德·拉特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欧洲口笔译活动近几十年来的迅速发展历程,通过各类珍贵影音资料展示了翻译工具的演进,强调了信息技术对翻译行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机辅翻译技术的有效性与有限性进行了思考。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杨金才教授主持,法语系刘成富、黄荭、高方、张晓明、曹丹红等老师参加了活动。本次讲座拉开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百年院庆系列讲座的帷幕。
5月25日,潘琪楼311报告厅举办了两场语言学高水平讲座。美国应用语言学协会(AAAL)前主席、国际二语写作研讨会(SSLW)创办主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Paul Kei Matsuda做了题为“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 Developing Academics Who Write”的讲座,Modern Language Journal主编、SSCI期刊TESOL Quarterly主编、密歇根州立大学Charlene Polio教授做了题为“Using Measures of Complexity, Accuracy, Lexical Proficiency, and Fluenc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search”的讲座。英语系徐昉教授主持了两场讲座。
5月31日下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英语系应用语言学专业及TESOL项目主任刘迪麟教授应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邀请,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Integrating cognitive and corpus linguistic approaches in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 Rationales and praxes”的学术讲座。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陈新仁教授主持了讲座。刘教授主要介绍了当下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研究中出现的认知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整合路径,同时选取中英文语料,通过对部分介词、同义词和时态的分析,阐明了该整合研究路径在语言研究层面所具有的效度与信度,及其在语言学习和教学层面所具有的有效性。最后刘教授也指出了该整合路径所面临的潜在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次讲座作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百年院庆学术系列学科前沿学术讲坛”活动之一,既体现了学科前沿性,也对本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产生了良好的推动。
刘迪麟
6月12-24日,俄语系和俄罗斯学研究中心举办了百年院庆系列讲座。我校兼职教授、来自俄罗斯人文大学的И. В. 康达科夫先生以“文化历史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为总题进行了十场讲座。各场讲座的题目分别为:“文化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莫斯科罗斯时期的文学到俄罗斯启蒙主义文学(16-18世纪):新时期俄罗斯文学的形成”“19世纪上半期俄罗斯文学经典: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19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经典:世界意义与影响”“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象征主义到先锋派”“苏联文学的诞生:1920年代的革命创新与193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斯侨民文学:第一代(1920-1930)和第三代(1970-1980)侨民的艺术思想探索”“解冻时期(1953-1968):苏联文学思想形象与风格创新之路”“晚期苏联文学(1970-1980):创造性的探索、危机与公开性”“后苏联文学(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俄语系王加兴、赵丹两位老师分别主持了讲座。